技术类型: |
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|
计划推广月份: |
1月、2月、3月、4月、5月、6月、7月、8月、9月、10月、11月、12月 |
适宜推广区域: |
甜玉米种植区域。 |
本技术提出甜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-增施秸秆腐熟剂-调节碳氮比-水分管理-增施石灰的一整套完整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方案,解决了水稻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:(1)秸秆分解慢。通过采用机械粉碎-生物腐解-灌水多种措施,降低秸秆长度,并加快甜玉米秸秆还田的腐解速率。(2)秸秆还田后产生有机酸,影响下一季作物生长的问题。采用撒施石灰措施,中和有机酸、改善根系环境,从而促进作物生长。(3)秸秆还田导致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大的问题。采用增施有益微生物-撒施石灰的措施,抑制病原菌生长、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、消灭秸秆中的虫卵,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。
1、提升秸秆腐解速率。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,秸秆分解缓慢,影响下一季作物耕种作业。本技术通过机械粉碎-生物腐解-碳氮调节-水分管理等多重措施,加快秸秆分解速率。
2、消减秸秆腐解过程的有害物质。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,在秸秆还田过程中产生酚酸等有机酸,影响作物苗期根系生长。本技术通过增施有益土壤微生物-施用石灰等多重措施,消减酚酸等有机酸的毒害作用,营造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。
3、阻断病虫害传播路径。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,不能有效杀灭甜玉米病菌和虫卵,加重病虫害发生风险,本技术通过增施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秸秆腐熟剂,以及水分管理和撒施施肥的综合措施,抑制病原菌活性,杀灭虫卵,有效阻断病虫害传播路径。
4、优化秸秆腐熟剂施用方式。现有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粉剂的秸秆腐熟剂,在施用过程中灰尘大、人工成本大,本技术采用液体秸秆腐熟剂,借助无人机技术,实现秸秆腐熟剂施用无尘化、高效化、轻简化。
本技术方案和相关配套技术成熟度高,易于转化和推广应用,对作物安全高效、环境友好。前期技术经专家评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
近两年累计推广规模 |
150万亩 |
累计带动农户 |
100户 |
年亩均节本增效 |
20元/亩 |
增产及节本增效情况说明 |
通过秸秆粉碎翻压还田,每亩甜玉米增产25kg/亩,减少化肥用量3kg/亩,提高土壤肥力,改善甜玉米品质,合计节本增效20元/亩,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 |
技术要点及对生态环保的影响
技术要点:
1、秸秆全量粉碎还田
根据甜玉米种植田块和种植规格,选用合适规格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甜玉米秸秆直接粉碎,然后通过旋耕机将秸秆翻压入土,使之与耕层土壤均匀混合。秸秆合格粉碎长度≤10 cm,秸秆分布均匀度≥80%,秸秆粉碎合格率≥90%,地表秸秆残留率≤5%。作业质量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按NY/T 499和NY/T 500规定。
2、生物促进秸秆腐解。优选高度适应我省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(尤其是酸性条件),且富含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的高效秸秆腐熟剂,在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前,采用无人机撒施秸秆腐熟剂。秸秆腐熟剂应符合GB 20287 规定,施用量按产品推荐用量水平。
3、碳氮调节助力秸秆降解微生物分解效率。通过增施尿素等氮肥,调节秸秆碳氮比例,使其更符合秸秆降解微生物的C/N需求特性,促进秸秆降解微生物的迅速扩繁。
4、水分管理。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后,引水灌田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,促进秸秆腐解。
5、增施石灰。甜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,按照每亩增施石灰30 公斤,达到调酸、抑菌、促腐的效果。
对生态环保的影响:
1、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,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。
2、提高土壤肥力,实现藏粮于地。
3、养分有机替代,减少化肥用量。
获得荣誉及其他注意事项
注意事项:
1、发生严重病虫草害的秸秆不宜开展还田作业。
2、若种植茬口比较紧,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后,下茬甜玉米等作物种植前期宜适当增施氮磷肥料,而后期宜适当减少肥料用量。
3、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后,下茬作物种植前应加强杂草控制管理。
4、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后,应及时灌水,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。
5、覆膜地块还田前应将残膜清理干净。
单位名称: |
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|
联系人: |
徐培智 |
联系电话: |
020-85161481;13902071890 |
邮箱: |
xupeizhi@gdaas.cn |